光纤光缆困境重重 国外市场机会多多
发布时间:2013.10.19 新闻来源:扩音器电缆-计算机电缆-仪表电缆-安徽上缆仪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
2013年下半年已经过去大半,对于整个国内电缆行业来说,今年的电缆市场情况几乎已成定律,回顾前九个月,整个行业依然围绕着产品重复建设严重、合格率不高、高端市场缺失、核心技术不足、产能过剩及利润率等多个不利因素艰难前行。而通过各光纤光缆企业的半年财报我们发现,对于光纤光缆企业来说,产能过剩问题被提上财报,并列为主要冲击,而在利润率方面同样不理想,普遍的现象是非增反降,令生产企业颇为烦恼。
相较于去年迎来八年来的首次价格上涨来说,本土的光纤光缆产业在今年是收获有限的,分析其原因,宏观方面的因素占据大头,比如今年比较背看好的“宽带中国战略”让国内光纤光缆生产企业感到幸福来临,因此国内大多数光纤光缆生产企业都将目光转向“需求上涨50%-100%”,甚至一些生产厂家提前做好准备,批量生产,***后在短短几个月之后,市场证明宽带中国战略并未有实质性政策出台,***后肉没吃到反而白白腾了盆,加剧了产能过剩。
2012年底运营商光纤集采价格再创新低,2013年中国电信集采光纤价格又刷新近几年纪录。由此不难发现,当前光纤光缆市场已处于供大于求的境地,对于光纤光缆行业今年呼吁的“扩张产能”是非常不切实际的。相反的,之所以今天光纤光缆市场陷入产能过剩的危机,业界一位zj****表示,光纤产能可能超过1.85亿芯公里,超出市场需求4000万芯公里。除非市场需求增加30%,否则产能过剩不可阻挡。此外,现阶段宽带不能显著提升光纤需求,而LTE的建设也会优先在现有站址上升级,对市场提升也没有之前2G、3G那么明显。
由此可见,产能过剩问题不容小觑,而造成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之前的盲目跟风,随着大批光纤光缆企业涌入市场,造成竞争力同质化严重,企业缺乏议价能力的市场,***后陷入像众多行业那般的低价竞争,不断压缩生产成本,产品质量问题严重。
现在整个国内光纤光缆行业,宜静不宜动,盲目的扩张必然将造成相反的后果。比如,在今年的十月期间,太平洋光纤光缆有限公司投资近四亿元,打造的山东省******750万芯光纤拉丝项目将正式投产,如此大的动作非但没有受到业内的好评,反而是得到了差评,业界对其做法的普遍认识是:拉的越多、赔得越多。通过这一现象已足以说明当前国内光纤光缆市场宜静不宜动,产能消耗是重头,随着行业洗牌进程的加快,以及光纤光缆市场的增大,才能有效地消除产能过剩。
产能过剩问题突出,严重阻碍国内光纤光缆行业的发展,而通过目前国内光纤光缆生产企业采取的战略措施,也能够看到纰漏。比如,当前国内光纤光缆主导企业纷纷打出“棒、纤、缆”一体化战略,寄希望全产业链优势制胜,但这一战略的效果可能将大打折扣。我国的光纤光缆行业遵循“7-2-1”定律,整个光纤光缆产业利润,70%集中于光纤预制棒产业、20%隶属光纤、剩余10%归属光缆。
2010年之前,中国光纤预制棒基本依赖进口,超过50%进口来自日本。2010年之后,国内一些大型光纤光缆生产商纷纷自研光纤预制棒,每年向国外企业支付的巨额进口费逐渐回归国内,甚至在中国光棒方面能够实现自给自足。但是如此一来,是否就说明国内光纤光缆生产企业能够增加70%的利润率呢?
事实则不然,尽管国内部分光纤光缆生产企业能够生产光棒,可是也面临比较严重的问题——光棒合格率、生产成本以及拉丝效率难题,相较于国外发达企业来说,国内生产非但没能够节约成本,甚至增加了生产成本,***终造成国产光棒产品的价格高于进口!这说明国内光棒生产工艺还亟待完善,在生产工艺和技术升级未能完成的前提下,国内生产厂家盲目操作,反而是造成产品质量跟不上,价格却远远高出进口价格,这样的产品谈何市场竞争力?
而反过来以“棒、纤、缆”一体化战略来看,也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。作为***终用户,三大运营商需要的产品只是光缆。但运营商集采时却把光纤、光缆分为两次进行,通过光纤集采,运营商压低了光纤价格,变相等于把所有光缆企业拉在了同一起跑线。而光缆企业远远多于光纤企业,通过光缆集采,运营商又再一次压低光缆价格。这种集采机制,实际上已经让全产业链优势分崩离析。
对于国内光纤光缆行业面对的困局,应该如何谋出路?笔者认为首先漂洋过海,进军海外市场是缓解当前国内压力的有效手段。尤其是***近今年,因为要世界杯、奥运会举办在即,巴西市场可谓是全球热土,随着巴西运营商大规模建设网络,给中国的光纤光缆生产厂家带来无限商机。因此,我们看到******一些大型生产厂家,已经纷纷在巴西投资建厂,实现******市场本地化。
当然,国外的竞争压力相较较大,可是在高利润率的比对下,还是很值得尝试的。除巴西这块热土之外,非洲、东南亚、南美的市场都在快速崛起,对于国内光纤光缆行业是十足的大蛋糕,如何走出国门开辟国外市场是国内众多光纤光缆市场需要思考的。
不过,凡事都要做好两手准备,国外市场虽大,国内光纤光缆企业也要切忌盲目跟风,应该做足充分准备,比如现金流是否准备充分,管理成本是否能够有效降低,这些问题都比较突出。尤其是今年,随着通信行业经济环境不佳,运营商拖欠款项,融资难等问题的凸显,造成众多企业现金流大幅下降,而现金流跟不上,将举步维艰。何况,既然是走出国门,管理成本是否能够建立机制,有效控制?避免出现天高皇帝远,管理混乱不说,还造成管理成本居高不下,***后得不偿失。
相较于去年迎来八年来的首次价格上涨来说,本土的光纤光缆产业在今年是收获有限的,分析其原因,宏观方面的因素占据大头,比如今年比较背看好的“宽带中国战略”让国内光纤光缆生产企业感到幸福来临,因此国内大多数光纤光缆生产企业都将目光转向“需求上涨50%-100%”,甚至一些生产厂家提前做好准备,批量生产,***后在短短几个月之后,市场证明宽带中国战略并未有实质性政策出台,***后肉没吃到反而白白腾了盆,加剧了产能过剩。
2012年底运营商光纤集采价格再创新低,2013年中国电信集采光纤价格又刷新近几年纪录。由此不难发现,当前光纤光缆市场已处于供大于求的境地,对于光纤光缆行业今年呼吁的“扩张产能”是非常不切实际的。相反的,之所以今天光纤光缆市场陷入产能过剩的危机,业界一位zj****表示,光纤产能可能超过1.85亿芯公里,超出市场需求4000万芯公里。除非市场需求增加30%,否则产能过剩不可阻挡。此外,现阶段宽带不能显著提升光纤需求,而LTE的建设也会优先在现有站址上升级,对市场提升也没有之前2G、3G那么明显。
由此可见,产能过剩问题不容小觑,而造成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之前的盲目跟风,随着大批光纤光缆企业涌入市场,造成竞争力同质化严重,企业缺乏议价能力的市场,***后陷入像众多行业那般的低价竞争,不断压缩生产成本,产品质量问题严重。
现在整个国内光纤光缆行业,宜静不宜动,盲目的扩张必然将造成相反的后果。比如,在今年的十月期间,太平洋光纤光缆有限公司投资近四亿元,打造的山东省******750万芯光纤拉丝项目将正式投产,如此大的动作非但没有受到业内的好评,反而是得到了差评,业界对其做法的普遍认识是:拉的越多、赔得越多。通过这一现象已足以说明当前国内光纤光缆市场宜静不宜动,产能消耗是重头,随着行业洗牌进程的加快,以及光纤光缆市场的增大,才能有效地消除产能过剩。
产能过剩问题突出,严重阻碍国内光纤光缆行业的发展,而通过目前国内光纤光缆生产企业采取的战略措施,也能够看到纰漏。比如,当前国内光纤光缆主导企业纷纷打出“棒、纤、缆”一体化战略,寄希望全产业链优势制胜,但这一战略的效果可能将大打折扣。我国的光纤光缆行业遵循“7-2-1”定律,整个光纤光缆产业利润,70%集中于光纤预制棒产业、20%隶属光纤、剩余10%归属光缆。
2010年之前,中国光纤预制棒基本依赖进口,超过50%进口来自日本。2010年之后,国内一些大型光纤光缆生产商纷纷自研光纤预制棒,每年向国外企业支付的巨额进口费逐渐回归国内,甚至在中国光棒方面能够实现自给自足。但是如此一来,是否就说明国内光纤光缆生产企业能够增加70%的利润率呢?
事实则不然,尽管国内部分光纤光缆生产企业能够生产光棒,可是也面临比较严重的问题——光棒合格率、生产成本以及拉丝效率难题,相较于国外发达企业来说,国内生产非但没能够节约成本,甚至增加了生产成本,***终造成国产光棒产品的价格高于进口!这说明国内光棒生产工艺还亟待完善,在生产工艺和技术升级未能完成的前提下,国内生产厂家盲目操作,反而是造成产品质量跟不上,价格却远远高出进口价格,这样的产品谈何市场竞争力?
而反过来以“棒、纤、缆”一体化战略来看,也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。作为***终用户,三大运营商需要的产品只是光缆。但运营商集采时却把光纤、光缆分为两次进行,通过光纤集采,运营商压低了光纤价格,变相等于把所有光缆企业拉在了同一起跑线。而光缆企业远远多于光纤企业,通过光缆集采,运营商又再一次压低光缆价格。这种集采机制,实际上已经让全产业链优势分崩离析。
对于国内光纤光缆行业面对的困局,应该如何谋出路?笔者认为首先漂洋过海,进军海外市场是缓解当前国内压力的有效手段。尤其是***近今年,因为要世界杯、奥运会举办在即,巴西市场可谓是全球热土,随着巴西运营商大规模建设网络,给中国的光纤光缆生产厂家带来无限商机。因此,我们看到******一些大型生产厂家,已经纷纷在巴西投资建厂,实现******市场本地化。
当然,国外的竞争压力相较较大,可是在高利润率的比对下,还是很值得尝试的。除巴西这块热土之外,非洲、东南亚、南美的市场都在快速崛起,对于国内光纤光缆行业是十足的大蛋糕,如何走出国门开辟国外市场是国内众多光纤光缆市场需要思考的。
不过,凡事都要做好两手准备,国外市场虽大,国内光纤光缆企业也要切忌盲目跟风,应该做足充分准备,比如现金流是否准备充分,管理成本是否能够有效降低,这些问题都比较突出。尤其是今年,随着通信行业经济环境不佳,运营商拖欠款项,融资难等问题的凸显,造成众多企业现金流大幅下降,而现金流跟不上,将举步维艰。何况,既然是走出国门,管理成本是否能够建立机制,有效控制?避免出现天高皇帝远,管理混乱不说,还造成管理成本居高不下,***后得不偿失。
本文共分
1
页